沿河:“白叶一号”续写“强村富民”新篇章
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沿河:“白叶一号”续写“强村富民”新篇章

九月的贵州沿河,连绵起伏的大山碧绿而幽深,充满无限生机。在距离县城近100公里的中寨镇,一排排茶树长成齐腰高,层层叠叠,汇聚成一道道绿浪,在山谷、山脊和山坳间涌动。

眼前的绿海翠浪源于2018年,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党员干部响应党中央、国务院“为党分忧、先富带后富”的扶贫号召,载满浙黔两地人民浓浓情谊的360万株“白叶一号”茶苗,翻越千山万水落地沿河中寨镇,今年已是第三年采摘季。

云中茶山。

项目落地后,沿河以捐赠的360万株1200亩“白叶一号”茶苗为示范引领,积极探索“党组织+”和“返租倒包”等发展模式,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,增加群众收益,助推生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截至目前,中寨镇茶叶种植覆盖11个村,联农带农1133户,面积达10800亩,干群合力奏响一曲兴业、富民、强村的白茶致富协奏曲,生态茶叶已成为“联农带农促增收”的支柱产业。

千里送茶书写脱贫攻坚新篇章

昔日中寨,因地势高寒,境内沟壑纵横,常年云雾缭绕,“地无三尺平”是该镇典型的地貌特征,曾是沿河出了名的穷乡,曾是该县的深度贫困乡镇。

以前,锁在深山褶皱之中的中寨镇,别说产业,很多村就只有一条毛路进村......现在的中寨,满山翠绿,一条条柏油公路像黑色的带子缠绕在村庄的房前屋后,道路两旁的鲜花开得正艳……让人很难想象过去的荒凉光景。

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“远嫁”来的“白叶一号”扶贫茶苗,已在“云中仙寨”落地生根、抽芽吐叶,发展成一望无际的“感恩茶园”。

智慧茶园大数据平台。

四年多来,在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茶企茶农的精心管护下,昔日荒凉的土家山寨已是佳木葱茏,茶产业经济效益凸显,村民的笑容越来越灿烂。

“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,我以前是靠发展养羊脱了贫,去年又承包了32亩茶园,当年就有了收益。”该镇三会溪村村民杨胜强说,今年春茶开采,他承包的茶园解决务工350人次,每人每天收入120元左右,采摘茶青1000多公斤,卖了15万元,除去劳务支出,自己收益10万余元。

“这几年,不少村民通过茶产业盖起了新楼房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发展茶产业。”该镇大宅村利民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田红军说,合作社劳务支出每年都在100万元左右,茶产业为这个小山村送来致富希望。

智慧茶园气象监测站。

群山、溪流、云雾、空气、光照……独特雨林元素之涵养,让中寨出好茶占尽了生态基因,茶产业绘出乡村振兴新图景。2018年以来,在省、市、县各级政策的大力扶持下,中寨镇以“白叶一号”感恩茶为契机,铆足干劲发展,誓将茶产业做大做强,迅速掀起茶产业发展高潮。

中寨镇生态茶产业从无到有,成片荒山变万亩茶山,60多名“雁归人士”纷纷回乡创业做茶叶,奋力推进茶叶规模化发展,建成一批规模化、标准化、示范化茶园基地,真正形成“一片叶子,成就了一个产业,富裕了一方百姓”的发展态势。

“今年全镇春茶下树4.5万斤,产干茶1万多斤,实现产值1000万余元,茶产业让3150多户14000多人受益,带动1300多人就近务工。”镇党委、组织、宣传(统战)委员冉建兵介绍,中寨沿着“茶园子”到“茶杯子”发力,小小一片茶叶,成为各家各户增收致富的‘金叶子’,茶产业已发展为全镇的“第一产业”。

“在推进‘白叶一号’产业发展的道路上,县镇两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持,因地制宜制定科学有效的工作措施,让‘一片叶子’长成乡村振兴的摇钱树,广大干部群众合力描绘‘白叶一号’富民强镇美丽蓝图。”县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杨永强说。

站在山顶极目远眺,万亩茶山蜿蜒起伏、郁郁葱葱,茶园绕山转,远看气势磅礴,近看成带成行,从山底迤逦而上,整个山坡像一座座绿色的堡垒,目之所及皆是赏心悦目的苍翠风光,一眼望不到边的碧绿茶园和蔚蓝的天空融为一体,让人叹为观止。

科学管护推动茶产业高效发展

昨日荒山,今日茶山,明日金山。项目落地后,县镇两级分别成立“白叶一号”茶叶产业项目工作领导小组,组建“白叶一号”茶叶产业工作专班,明确专人专抓项目建设。

发展过程中,中寨创新采取“带、管、包、扶、销”的“党组织+”模式,即:党组织(带)、合作社(管)、农户(包)、信用社(扶)、企业(销),引导村集体组建合作社,村党组织和党员带头承包、带头入股;鼓励农户根据家庭劳动力情况承包茶园;联系信用社予以金融支持;明确镇政府、村委或村合作社引进企业发展“白叶一号”深加工,不断拓宽产业发展路。

茶产业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。

2021年,中寨镇党委、政府研究推行茶园“返租倒包”联农带农模式,将全镇5500亩“白叶一号”核心茶园承包给农户管理,激发群众内生动力,实现村村有产业,促进农户持续稳定增收。

“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实施后,大家的参与度非常高,农户有了自己的产业,管护的积极性更高,茶青下树率也大大提高,茶园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更大了。”志强村党支部书记张勇介绍,目前志强村已有39户农户从“务工群众”转为“茶园主人”,大家对茶产业发展格外上心。

镇党委书记田洪波算了一笔细账:以2022年春茶茶青交易核算,农户自己为自己务工每天收入达165元,比以前在合作社务工翻了一倍。在茶园盛产期,按照务工投入测算,群众每天可获得500元以上的收入。2023年,全镇茶青采收75000余斤,制作干茶15900余斤,茶青均价70元/斤,农户及合作社等通过销售茶青收入530余万元。其中,“返租倒包”群众通过销售茶青、干茶等实现收入270余万元。

返租倒包促进农户持续稳定增收。

“返租倒包”不仅让群众的收入实现持续增长,也实现了全镇茶产业亩产值达到1000元,实现总产值1000万元。

2022年12月,沿河首个“智慧茶园”在中寨镇大宅、三会溪、志强三个村的1500亩“白叶一号”生态茶园投入使用,共安装高清数字摄像头30多个,不仅实现茶园生长实时监测,为茶园精细化、科学化管理提供数据依据,同时还让茶园管理更加节本增效,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“智慧茶园改变了农村传统的管护模式和管护手段,接下来,我们将利用好这套智慧化数字平台,进一步推进‘白叶一号’向精品化、高端化、品牌化发展,真正让‘数字化’融入茶叶生产、服务群众增收。”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周应学告诉笔者,近年来,中寨以“白叶一号”茶产业为示范引领,迅速扩大茶叶种植规模,共发展生态茶园10800亩。

为提升生态茶品牌效应,助力茶叶高质量发展,沿河“借绿生金”,着力打造“白叶一号”名片,提升茶叶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,不断提高品牌效应,增加品牌价值。

同时,还立足中寨镇生态资源优势,积极响应“黔货出山”,申报“屾山白叶”主要品牌,同步申报“屾山奶白”等系列品牌,持续增强品牌带动效应。

周应学告诉笔者,为保障农户快速学到种茶技术,镇里还定期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、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的技术专家团队和贵州省内专家、业务部门技术骨干到中寨实地调研指导,打消了茶农在技术上的后顾之忧。

政企发力力促感恩茶香飘四方

返租倒包后,村民“种好茶树、管好茶园、发展好茶产业”的信心越来越足。怎样确保群众承包茶园所下树的茶青能及时出售,成了沿河县委、县政府及茶叶专班和中寨镇党委、政府最关心、最揪心的大事。

“主要是采取‘国有企业引领、招商企业带动、大户群众承包、多方力量汇聚’的发展业态,使群众真正成为技术能手、产业主人。”县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刘毅告诉笔者,企业收购茶青不仅和村民现场结算收购款,政府和企业还对采摘技术、品质进行分类指导,让茶农采出更优质的茶,卖上更好的价钱。

2018年,沿河抢抓发展机遇,成立国有企业“贵州沿河洲州茶业有限责任公司”,以引领生态茶产业发展为己任,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“领头雁”作用,带动茶叶专业合作社、茶企、茶农发展生态茶产业,抱团出山,集中打造“洲州茶”公共品牌,多渠道拓展销售市场,全面带动全县生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“中寨镇推行‘返租倒包’政策,我们不仅承包了400亩‘白叶一号’茶园,还统一收购茶农的茶青并集中加工,形成标准化产品,很受市场欢迎。”沿河洲州茶公司负责人田仕仁说。

2018年以来,该县还先后引进贵州御锦农业旅游有限公司、中建投农业科技(南京)有限公司、沿河“白叶一号”有机茶叶有限公司3家企业入驻中寨镇,参与茶青收购、茶叶加工及茶产品销售等。

贵州御锦农业旅游有限公司是最早入驻中寨的茶企之一。“选择在这里种茶,看中的是得天独厚的生态和地理优势,眼前成片成岭的茶山,在2018年9月28日前还是一片荒山。”顺着贵州御锦农业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史浩国手指的方向望去,往日荒凉的山坡浮现在笔者眼前。

2021年,沿河茶产业发展专班通过招商引资,从江苏引进中建投农业科技(南京)有限公司,成立贵州云中仙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。公司董事长王锋告诉笔者,新公司成立时取名中寨镇的形象定位“云中仙寨”,先后投资800多万元,除了在清河村新发展生态茶园1300多亩,还从志强村茶叶专业合作社承包300亩“白叶一号”茶园,与洲州茶公司共同收购茶青,统一加工成品茶销售。

“绝不在贵州境内销售一斤茶!”谈到市场拓展,王锋表示,自己来贵州发展茶叶,主要针对的是江浙沪地区和全国其他地区的市场。他的目标是让贵州以外的更多消费者能够喝上中寨的“白叶一号”。王锋认为,作为招商引资企业,在贵州发展又挤占当地的市场,就不能发挥引资企业应有的带动效果。

王锋说,他以前只喝红茶,现在只喝“白叶一号”,来到中寨,感觉“白叶一号”越喝越甜,随着茶龄的增长,“白叶一号”一年会比一年耐泡、一年会比一年香。

“这条路子,我走对了!”从沿海到西部、从城市到乡村、从建筑业到生态农业,从不懂茶到发展茶,从只喝茶到种植、加工、研发和销售茶,从茶叶的“终端”向“前端”逆发展,王锋对自己选择中寨“白叶一号”很满意、也很坚定。

王锋告诉笔者,是“两个环境”吸引他到沿河发展生态茶产业,一个是难得的生态环境,一个是优质的服务环境。

站在茶园的高处,静望云中茶山,仿佛能听到茶树吸天地之精华、采日月之灵气后滋滋生长的声音。在脱贫攻坚中脱颖而出的“白叶一号”,不仅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,还成为带动一方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,将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继续发力,为中寨百姓撑起一片新希望。

在中寨,“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”的精彩故事一直在书写,如今又开启了新篇章。(图/文肖咏) 

来源:人民网-贵州频道,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

Baidu
map